德国人穷疯了,去墓园祭拜祖先按照“诚心度”收费?

德国华商报讯:
2月12日,德国汉堡奥尔斯多夫墓园 ( Friedhof Ohlsdorf ) 提出,要根据进墓园祭拜祖先时间长短来收取停车费。 

墓园口将要设立路障

 

奥尔斯多夫墓园号称德国最大的公墓,德国著名华人学者关愚谦教授就安息在此。

关愚谦先生灵柩12月12日在汉堡落葬

计划方案是在入口处安装障碍物,设置一个与停车场类似的付费系统。不过收费标准不同与社会停车场,而是刚好相反,同样是根据时间长短,但是这里进墓园时间越长的收费就少,比如几个小时的只要付50欧分,而只停留30分钟以下的就收费3欧元。

也就是说,只是到坟前放上一束鲜花的人,需要支付最高额的费用。换而言之,进去陪祖先、朋友唠嗑越久,就越便宜。

 

难道墓园收的是“心诚费”?

 

东西方国家的文化不同,不但体现在活人身上,就连人死后的丧葬习惯也是不同。

中国人的墓地都在郊区甚至是周边城市,而德国人一般都是在每个城市的市中心,有的就在住宅区边上。

中国人都是到了清明赶着去上坟、扫墓;而德国人则是就近安葬家人,方便闲来无聊的时候可以去墓地一边散步,一边看看先人。

还有就是去祭拜家人、先祖的时候,中国人不但要买上点新鲜水果,最重要的是带上冥钞、锡箔元宝之类的“地下流通货币”,烧给先人,希望他们在另一世界生活安康。不管是不是迷信,都代表着生者的好意。

德国人的习惯一般就是买上一束鲜花带去。也有人买上盆栽种到地里美化一下自家的坟头。在德国,经常可以看到拿着小花盆去墓园的人。

而还有许多老人,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他们一般隔三岔五地就会去墓地跟已经离世的老伴儿或家人们念叨念叨。这实际上已经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对于墓园收费,他们怎么看?

 

来自Rissen区的78岁的老太太Christel Riedel 说,“我家老头子葬在这里,我们先后已经花了4000欧元。现在每次来还要我们付费,这太过分了。”

Christel Riedel 经常去墓园,照看亡夫的墓地

 

那么为什么这个墓园会想要设障收费呢?

 

原来这个建于1877年的墓园不仅仅是文化古迹,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休闲公园墓地。这里有800件雕塑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花园建筑,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地位的艺术作品。

这个墓园占地389公顷,拥有超过36,000棵树和15个池塘,约235,000个墓地块。墓园里的道路共长17公里,有四个进出口,12个礼拜堂都有各自的停车场。每年超过120万的游客。

 

穿越墓园的车辆

墓园占地太大,难免就会有些投机的人开车进入墓园,只是为了抄近道,从另外一个口出去。长久以来墓园管理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没有办法来区别进园人的目的。索性就来个一刀切,所有开车来墓园的都要收停车费。
如果是为了防止闲杂人等穿越墓园,那么墓园的人为什么不先计算过从一个口开车到另一个出口所需要的时间?

 

Marco Saal先生

Steilshoop区的Marco Saal先生 (45岁)表示赞成墓园门口设立障碍物,毕竟墓园里的街道不是公共道路,让社会车辆随意穿行的。但是觉得收费有点高。67岁的老先生Jürgen Wulf 自2013年起,几乎每天都要去墓园看看自己过世的老伴儿,他说,几乎50%的车子只是借用墓园的道路抄近路穿过去,而且还开50公里/小时(限速30公里/小时)。不过他表示拒绝付费:“我每天差不多就来20分钟,还要付3欧元?” 

收费消息刊出后,有人提出建议:

1. 进入墓园时间少于15分钟的人要付费。

2. 在墓园内封路,禁止穿行。

不过,根据图片报的消息,今年可能先在门口设立路障,收费计划暂时不会开始。墓园的发言人也否认了2020年开始收费的事。

相关链接:

中国留学生80年来长眠爱人身边 德国乡村墓园里有座中国情人墓

未雨绸缪:在德国终老之时,到哪里入土为安?

德国穷人“死不起”,火葬开始大流行!中德殡葬开销对比看一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