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化印度:富翁的天堂与赤贫的地狱

恒河上的生与死

导游表示,来到瓦拉纳西,一定要接近恒河、触摸恒河,才能感受到印度人的精神世界。同时还要观看恒河的日与夜,否则就无法体会到圣城的境界。

恒河是印度最长的河流,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长达两千五百八十公里,流经印度境内长约一千五百公里,是印度的国土面积约三分之一。印度人把恒河视为圣河,圣城瓦拉纳西就在新月形支流的河道上,印度教徒认为那弯河道就像湿婆神头上的新月装饰。

关于恒河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提到古印度时期,恒河水流湍急,经常泛滥成灾,冲毁沿岸平原的农田村舍,淹死的人畜不计其数,生灵涂炭。当时一位帝王祈求湿婆神治理河水,湿婆神同意后,来到喜马拉雅山下,将他的头发散开,河水从他的发间缓缓流过,经过缓冲之后再流下,变成滋润万物的河水,不再泛滥,也灌溉两岸农田,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悠悠岁月,恒河始终是印度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留下浓厚的文化风俗传统。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有个共同的念想,在他们一生之中,至少要在恒河沐浴一次,好让圣洁的河水将罪孽洗涤消去。

若非亲眼目睹,很难会相信瓦拉纳西河岸上,生与死只有百步之遥,也无法想象印度人对恒河狂热崇拜到如此程度,竟然无视河水的肮脏混浊,安然走进河里,洗涤自己的心灵。

当我见过马尼卡尔尼卡河坛的火葬仪式,再阅读一些关于印度教的数据后,才稍微了解他们如何对待生与死。

中国人懂得生命的意义,会珍惜生命,对于死也非常注重和讲究,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所以很重视对先人死者的哀思和丧祭,丧祭仪式讲求庄严肃穆,还有很多不同风俗的忌讳必须注意。

印度教的生死观与我们大相径庭。印度教相信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重视轮回之说,轮回是周而复始、无始无终。由于他们认定瓦拉纳西是湿婆神的故乡,凡是在这里死亡以及就地火葬,都能得到湿婆神的庇佑,能直达天堂,毋须经过轮回的苦难。如此一来,瓦拉纳西便可见到行将就木的老弱人士、一些追求更高境界的修行者,甚至是死在外地,因信仰而把遗体运来焚化。

探访穷人的生活圈

孟买市区中心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孟买既是亿万富豪的天堂,有堪称「富人天堂」的摩天大楼;又是赤贫穷人的地狱,逾百万人蜗居在贫民窟内。

每当我往返孟买商业区,途中都会见到一栋设计新潮的摩天大楼,大楼名称叫做安缇莉亚(Antilia),楼高一百七十三米,共有二十七层,外观设计犹如俄罗斯方块般一层层迭砌上去。每次路过时,我总会多望几眼,欣赏这独树一帜的设计。这栋大楼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豪宅,价值达十亿美元,主人是印度首富信诚集团(Reliance Group)主席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所谓的地狱,同样在孟买市中心繁华地段,刚好在商业区和机场之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达拉维贫民窟(Dharavi Slum),它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贫民窟,规模仅次于我也曾经去过的巴西里约Rocinha贫民窟。

印度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穷人不少,数目就几乎占全人口的一半,约六亿多。据说他们拥有的衣服就是身上的那一套,每天顾得了这顿饭,就顾不得下一顿。我未听老朋友Bashir的劝告,顶着高温,在导游的陪伴下,决心闯入「地狱」,一探孟买最大的贫民窟,想要多些了解贫民窟内的生活。

这也是我首次挤上了印度的城市火车。车厢内设备简单,且没有车门。乘客不少,大家或站或坐。从窗外看去,火车沿轨道飞奔,两侧尽是混乱不堪的帐篷、铁皮废料搭的棚屋,原来贫民窟就夹在孟买两条铁路干线之间,占地约一点七五平方公里,住着百万人口。

下车的时候,我好不容易穿过拥挤的乘客,此时阵阵垃圾的臭味随风扑来,从月台上望见下方的棚屋,感觉情况远比巴西里约更恶劣。棚屋用各种不同的废物材料搭盖起来,彼此紧贴,每间的面积非常狭小,却住着一家几口人。用木板简单地分隔成两层,每层的高度不到一点五米,住户进出都得弯身,否则很容易碰到头。棚屋里里外外都挂满衣服和杂物,门前则堆满各式各样的水桶、杂物和垃圾等。

棚屋外围,不少袒胸露背的中、老年人或坐或卧。妇女们亦没有顾忌,在门口洗头发、洗衣服或煮食。小孩看起来没有人看管,光着身子在泥土地上玩耍,陪伴他们的是在垃圾堆觅食的流浪野猫野狗,这些情景看了让人感到鼻酸。

壮起胆子,亦步亦趋紧跟着导游,继续往贫民窟内深入。区内的小巷不到半米宽,错综复杂有如迷宫。杂物、生活用品和垃圾混在一起,很难把它们分别开来。沟渠的水污染成墨绿色,一阵阵恶心的腥臭味涌上来,空气非常混浊。我走在潮湿肮脏的小巷,稍不留神就会踏到溢出来的污水,最尴尬的是还见到大人、小孩在小巷中便溺。后来我才知道贫民窟的公用厕所非常少,平均一千五百人才使用一个公厕,导游表示,若遇到此景,毋须大惊小怪。

本文摘自《印度·印象》,邓予立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