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日记】德国华人讲述从文字体会作者思想

原标题:文字与思想

作者:饶家畅

 

有人说:“这是一个粗鄙无文的时代!”

我虽然讨厌这个说这句话的人,但是我不否认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不是说自己喜欢有所表达,就不读他人的文章了。可惜的是,于现实生活中,总是读到一些无文明思想的文字,便自觉或不自觉地附和了这句话的观点。

好像在任何的一个时期,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卡在了粗鄙无文的尴尬局面。当有人在质问:“你到底在写些什么?”我似乎语塞,我在写些什么?我不是在表达我的所思所想么!

这一段时间里,我想:“人们可以循着一些鸡汤文字活得很好,也可以依着一些泄愤的文字热情高涨和热血澎湃,还可以乘上时代的浮夸之风仇视外国和外国人,甚至是蔑视世界。…… 仇恨情绪与怨恨气息弥漫,在迷失自我的同时,一定要绑定某些特定的歌词,随着一种特定的旋律自嗨,却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想肯定自我,就得否定一切!作为具体的个人是这样,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是这样。”说粗鄙无文的人不见得能够解释粗鄙无文的有关内容,我却一不小心就给出了上面的这些现象。

 

读人文字,是读人的思想。这很需要人们自身的独立思考。作者的文字终点,很有可能是读者的思考原点,问自己:“生活得好吗?” 个人的渺小就是答案,并且告诉自己:“懂得缩小自己的人都活得相对美好,是因为真实。一个人的相对渺小,才能有自己的思想与感悟。犹如一棵树生长的方向,向上是价值认知,就是要感触稍高处那缕风和阳光,横向的枝繁叶茂,是对现实生活的妥协,树荫就成为了一棵树的智慧。”活在造神文化里的人们,都想挤进一棵树的树荫里乘凉,却不知道一片森林里是更大的乘凉空间。或者,是怕自己没入森林不能被发现而失却存在感吗?是的。所以,情愿顶着烈日聆听,从那棵树的树荫里传来的他人的觉悟及片面的智慧。其实,就是一些自相矛盾又难懂的儒、道、释的牛皮经典而已,却被奉为 “智能”,向烈日下的人们散发各种各样令人们晕头转向的答案与理论。并告诉人们:“我们的答案就是真理。你们晕头转向是因为被烈日暴晒所造成的,而不是我们的智能理论所导致的。”许多人,竟然深信不疑。接着,散发智能的人们说一句:“这真是个粗鄙无文的时代!”

有人说:“文学的价值在于批判这个社会现实。”所以,这拔人刚刚用粗鄙无文来批评完这个具体社会的时代特征,另外一拔人接着质疑、接着批判:“既然是粗鄙无文,又哪来的文学价值呢?!”

我便走进了那些批判社会现实的文字里去,读到了自己就是他人笔下的一个阿Q。我诧异的是:“你既然说我是一个阿Q,阿Q是个社会人,却,为什么不告诉我和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和一个个文明的社会人呢?”

我们的文字批判了社会现实几百上千年,因为文学的主流价值观不确定,社会现实在文字里的景象也始终没有美转。批判社会现实的文字表达可能是文学价值的一种形式,但是,绝对不应该是文学的主流价值观!

所以,我认为,“粗鄙无文”并不可怕,就像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还有可能创造出文字,等有了文字以后,还可以好好作文!可怕的是, “有文的粗鄙”真是毒害社会的实质!拒绝进步,肆意“批判”,实是牢骚而已。“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 是没有错,说明发展经济时犯下了大错误,忽略了环境保护而遭到了污染,但是自然灾害也几乎是年年有。“鸡鸭是没有禽流感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鸡瘟、猪瘟于那时候也是经常发生,只是没黑心商贩而已。“那时候照像是要穿衣服的。”不穿衣服照相,那是人体艺术,是人体美的自然展现,也是思想上的文明进步。“欠债是要还钱的。”现在,基本上还是一样,欠债还是要还钱的。只是社会上的老赖一直都存在,包括那时候,还不起钱的人大有人在。 “丈母娘嫁闺女是不图你房子的。” 那时候有商品房吗?丈母娘有房子可图吗。住房条件差成什么样都忘了吧。“孩子的爸爸也是明确的。” 这是真扯淡,有点文明常识好不好?那时候更不明确,只能看相,如果孩子的相貌随娘,就是潘金莲也不知道是武大郎的,还是西门庆的。而现在,验一下DNA,就明确了,就是隔壁老王(王婆的儿子)的种。所以,有文的粗鄙真是要命。

甚至,有文的粗鄙还表现在不是批判的文字也说成是批判风。如《卖米》这篇文章,本来就是一家农村人的生活写真,却也有人说是批判社会现实的文章。见着鬼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鬼,说明仇视社会的人心理畸形,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拿来就当作武器抨击现实社会。《卖米》所写,不就是说明生活不容易,艰苦点么,怎么就成为你所说的“文学价值在于批判社会现实”了呢?实际上该批判的是小农意识的自私自利和斤斤计较,结果是要卖的米没有卖出去,只得再费力地挑回家,确实感觉到这样挑来挑去挺累的,才后悔莫及。下次得挑出去更远的集市里卖,算是应验了“到了黄河便死心了”,于是决定下次再怎么便宜,也得卖了;还要批判的是无知商业文明的共赢理念,只知道城里米价贵,只站在自己的小小利益上指责米贩子们黑良心,却不会考虑到米贩子们也是起早摸黑地辛苦工作,还要开着车赶着集地买米,难道米贩子的开支费用和工作时间就不能赚点城乡之间的那点差价么?你不让米贩子赚那份分子钱,你也不必赶集卖米了,直接挑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呗。所以,缺失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文明认知,说不出实际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是这一端的现象。

一些故弄玄虚,不讲实际,不讲道理,缺失文明常识的人留言说,看了《卖米》这篇文章,很感动!我却奇怪这些人感动的是哪个点?这些人还能点评《卖米》这样的文章是抨击现实社会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观点。让我费解的是,社会不让所谓的穷人们卖米了吗?还是社会上不应该有米贩子?或是穷人的米应该卖贵点?米贩子的辛苦付出就应该廉价些?……可见,如此有文的粗鄙,较之粗鄙无文是更加野蛮,更加有害于社会。无独有偶,今天在德国《华商报》作者群里见着一张截屏,这个自称是个某某律师的人,因为反感党媒而说德国《华商报》是某国家、政府资助的媒体,……看看吧,就有这样的人,“不看报纸版面上的具体内容,或者看不懂那些具体的内容,就是为了反感而反感而已!” 我相信这样的人就喜欢那些骂国家和社会的文字,却对一份中立、客观、厚道的报纸最起码的认识都丧失了。这就是我所指的一些缺乏文明常识的人!

该结束了!起码,这篇文章该结尾了:有人说这是个粗鄙无文的时代。我认为:一个特色社会里,总是有人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卡在了粗鄙无文的尴尬局面。出于自己对文字的虔诚和对思想的尊敬,我还认为:有文的粗鄙比粗鄙无文更加野蛮而缺失尊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