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德国】每逢端午思故人,德国有粽解乡愁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

作者:杜雨函

 

中国美食文化历史悠久,而与美食相连接的还有那一篇篇一首首的古诗词……

对于余光中来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而对于初到德国的我来说,除了那些亲人老友。惦记的,便是些包子、饺子、粽子、汤圆、面条、月饼等各种中国美食。

我记得在我们刚来的那个暑假,妈妈就在德国做了第一次面条。为此,我们还特地驱车30分钟,到另一个城市,买了一台面条。随着雾腾腾的热气,香味慢慢溢出。正如那句话所说,等待美食的时间是最煎熬的。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面条: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陕西臊子面、武汉热干面……

揭开锅盖,挑起面条,看着长长的雪白的面条,我想到的是李白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写的是瀑布,虽跟面条差别甚大,但我认为用这句诗描写此时的面条,却也合适:那热气仿佛围绕着瀑布的水雾,面条上星星点点的油光好似阳光打在瀑布折射出的光亮。而浓浓的香香的味道立刻刺激到了我们的味蕾。此时已经饥肠辘辘的我认为妈妈亲手做的面条,比李白描写的瀑布更胜一筹。雪白的面条,金黄的鸡汤,翠绿的香菜,滴上几滴红红的辣椒油,妈妈做的手工鸡汤面不仅特别好看,而且味道极棒!此时我的心情正如白居易所说: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这里却没有一点点元宵节的气氛,没有花灯,没有猜谜语,没有汤圆。那天我和妈妈一起背了一首元宵节的古诗,却觉得还少了些元宵味。看着朋友圈里大家发的又圆又糯的汤圆,我们不禁咽了咽口水。对了!我们有些黑芝麻和糯米粉,为什么不自己试着做汤圆?先用烤箱烤,再放到料理机里打出来的芝麻还有模有样的。可在做汤圆外皮的时候,妈妈把糯米粉和水的比例搞错了,导致外皮太粘根本无法下手,最终汤圆制作以失败结束了。后来,有一次我们去亚超采购时,买了一盒速冻汤圆解馋。然而那一大碗已经团好的芝麻馅料在冰箱里放了整整两个星期。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诗人谢墉这首《粽子》写的可真形象生动啊,把粽子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仅感叹:吃粽子是一种享受,包粽子也是一种快乐。端午节前我们就在亚超买了粽叶和糯米,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妈妈就跟姥姥视频,姥姥视频教学:每一片粽叶都认真的清洗,糯米调味,切肉。以前妈妈从来没有单独做过粽子,一试才知道真不简单。在包粽子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好在姥姥耐心讲解了才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个小时之后我们吃到了亲手包的粽子。外形出乎意料的好,在拆开粽叶的那一刻糯米和着粽叶的香气扑面而来。一口咬下去,五花肉里的肥肉融化到糯米里,咸香美味,软糯无比。这跨国粽子包的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中国传统美食粽子

这时我不禁想到张翰的那首《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人,即使在另一个环境生活,即使说着另一种语言,但是对家乡的食物永远怀有无限思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