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威胁下的人性挣扎与善恶展示

伪钞背后的战争悲剧与人性选择

——看电影《伪钞制造者》

王雪妍

      从某些方面来说,德国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国家。不仅仅由于其令世人称道的德国制造,也不只因为其理性严谨的作风,而且同样由于其面对自身黑暗历史时的非凡勇气。很多德国电影毫无遮掩地对二战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日耳曼民族曾经的疯狂暴戾,还有今日的忏悔自省。

《伪钞制造者》(Die Fälscher)就是这样一部改编自二战期间真实事件的电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萨利·索罗维奇凭借一手高超的造假技巧春风得意,他伪造的钱币、证件完全以假乱真,也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不久他便由于造假罪被捕入狱,随后被关进茅特豪森集中营。在那里,萨利展现出了特殊的绘画才能,使他享受到了其他犯人没有的优良待遇。之后,萨利又被转到了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去执行一项秘密的“伯恩哈德”(Bernhardt)行动。德国纳粹图谋制造大量假币,以扰乱同盟国的经济,萨利这个“造假之王”被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了秘密伪钞制造小组的头目,为纳粹分子研究制造英镑和美金。

电影《伪钞制造者》海报

电影根据阿道夫·博格(Adolf Burger)的回忆录《魔鬼工厂》改编,书中记述的是作者在二战期间的亲身经历。改编后的电影《伪钞制造者》获得了200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尽管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本片掀起的讨论“波澜”却并不大。与同题材的《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美丽心灵》等等相比,《伪钞制造者》的影响力明显有限,可能由于其角度的特殊性,成为了浩海影海中一粒被忽视的珍珠。

无法改变的犹太宿命

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过着生不如死的悲惨生活,可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假钞制作小组的犹太人却可以睡在干净柔软的床上,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每周可以洗澡一次,取得成绩后还收到了一架乒乓球台作为奖励,用来消磨他们的业余时光。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惬意?然而他们身上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要在规定时间内研究制造出可以乱真的英镑和美元,不然也只有死路一条。

剧照:犹太人在制造假钞的车间里

尽管在制造假币期间,萨利与纳粹分子合作,受到了较好的待遇,甚至得到了集中营军官“免死”的口头承诺,可以被看作为“金牌奴隶”。可是却仍然无法改变他是犹太人的身份,无法改变他“奴隶”的地位。他也会受到纳粹的恐吓与侮辱,遭受打骂,忍受纳粹军官在自己的头上撒尿。短暂地与纳粹的“和谐相处”之后,往往是更加残酷的暴行与虐待。整部电影就是用这种不断变换的松紧张弛牢牢地牵动着观众的心。在纳粹眼中,萨利和其他的犹太犯人并没什么两样,都是一条无足轻重的低贱生命,只不过当他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为他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而萨利对自己在集中营里的身份地位相当清楚,挣扎着在夹缝中生存,想方设法地在与纳粹的交涉中争取犹太人的最大化利益。

剧照:萨利受到纳粹军官的威胁

影片接近结尾时,集中营里的德国纳粹和犹太犯人们一起庆祝狂欢节,他们换上滑稽的演出服,在台上载歌载舞,在观众席间也如兄弟般一起手舞足蹈,开怀大笑。当观众们刚刚跟随影片中的镜头一起欢欣喜悦时,集中营外的一声枪响打破了观众们的幻想,集中营看守开枪打死了一个20岁的年轻犹太人。这一巨大的情绪反差令人印象格外深刻。电影并没有特别集中表现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没有血淋林的镜头,没有在视觉上带给观众强烈的刺激,可是犹太人无法更改的身份和命运更让人唏嘘不已。无论对纳粹来说再怎么有价值,犹太人始终逃脱不了被践踏的宿命,这是历史决定的。被压迫者永远无法与施暴者达成和解,这是人性决定的。

人性的选择

萨利和其他犹太狱友为德国纳粹制造假钞,实际上是在助纣为虐,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拖慢战争结束的进程,拖延自身得到最终解放的时间,也是在毁灭自己生的希望。可是不与纳粹合作,同样是死路一条。唯一不同之处,前者是慢性自杀,后者则可能导致生命立刻从人间蒸发。这是一道无解的迷题,在这样的困局之中,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心灵上的挣扎像滚水烫身一样时刻折磨着造假小组里的犹太人。

剧照:萨利与博格的对峙

在这种情况下,影片的另一个人物也非常值得一提——博格,他是原著小说作者的原型,在这部电影里无疑是正义精神的化身。他拒绝穿纳粹的衣服,鼓动其他狱友罢工,坚持起身反抗,不让纳粹的计划得逞,想让战争尽快结束,避免更多无辜的人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看起来深明大义、正气凛然,可是他却将其他犹太狱友的生命也绑缚在他的革命理想的战车上,他的正义的激情之火差点将狱友送下地狱。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调侃的玩笑话:“我不说,就是不说,打死你我也不说。”当然,博格并不是一个只会喊口号的平面人物,也不只是一个只有理想而无人性的冷血者。由于他的消极怠工,美元伪钞无法顺利流入同盟国的金融市场,使汇率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从而间接地加快了战争结束的进程。这也算是理想主义者的“理想”的小小实现吧。

与博格不同,萨利选择与纳粹合作,表现得世故而实际。他对纳粹的卑躬屈膝实属无奈之举,如若不然,萨利和其他犹太“工人”都将被处死。在萨利看来,如何成功制造出伪钞,保全集中营里犹太人的性命才是现实问题,道理很简单,只有生命得以延续,理想才有可能被实现。当萨利在厕所擦地,遭到纳粹军官以尿淋头的侮辱时,萨利愤怒了,洗头时砸毁了洗手池,我相信他的头脑中也一定闪过博格对他的忠告:“没有尊严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可是他还是忍下了,并冒着风险与纳粹军官做交易,换回药品准备救治得了肺痨的年轻狱友。萨利是活在现世的,是人类中的生存精英,具备来自荒蛮的强者气质,同时内心里也保有着最真的善良。影片通过这个人物在集中营里的种种行为,对比出了政治的荒谬,战争的无稽,以及民族的刺痛。

这部电影充满了矛盾、挣扎、内心的冲突,主人公身上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只有人性的选择。影片开头和结尾的镜头里,萨利独自坐在海边,他的内心一定空空荡荡,因为他自己也只是侥幸存活而已,就像在人类历史不断涌上又退去的潮水中,不经意地翻出一朵浪花,然后又被浩瀚的大海无情吞没……

分享: